发布者:茶几 发布时间: 2025-01-18 19:21:32
在接受改造的这10年里,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他们更好感受新中国风貌,周总理特意批示政协组织安排溥仪等人到南方参观。
在杜聿明等高级将领看来,蒋介石的是权力核心的象征,曾是令他们心中充满敬畏的地方。
而当溥仪来到蒋介石的办公室参观时,他与蒋介石之间的恩怨种种瞬间浮于眼前。
如今蒋介石退居台湾,叫嚷着要,而溥仪则成为了新中国的合法公民,坚决拥护,到最后依然是站在对立面,这难免让人唏嘘不已!
那么,溥仪和蒋介石曾经之间有着怎样的恩怨争锋,他们之间的斗争又对中国历史有哪些重要影响?
1928年7月,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军阀孙殿英打着军事演习的旗号,挖开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
听到东陵被盗的消息,原本就心惊胆战的溥仪心态彻底崩塌,年仅22岁的他嚎啕大哭。
然而,孙中山丝毫不给他这个末代皇帝面子,不仅严辞拒绝,而且还十分严厉地对溥仪进行驳斥。
在溥仪看来,当初大清朝主动“让出政权”,就有义务保护清朝皇室成员的权益。因此,孙中山的拒绝让溥仪非常恼怒。
溥仪再也无法忍耐了。虽然极不愿和打交道,但形势所迫,他还是找到了蒋介石。
在命人去东陵收拾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被破坏的遗骨之后,溥仪向蒋介石和负责天津卫戍的阎锡山发了一封电报,要求他们严惩孙殿英,赔偿东陵被破坏的损失。
此时的蒋介石刚刚取得了北伐战争胜利,建立了国民政府,正处在人生巅峰的欣喜狂欢中,丝毫没有把溥仪的诉苦电报放在心上。
迫于舆论压力,蒋介石不得不下令查办此事。即便如此,他也只是简单给阎锡山交代,让他负责此事的查办工作。
溥仪看到蒋介石有所动作,本认为自身还有几分面子,可是没有想到等了很久,都不见任何动静。
溥仪想不到的是,从他家祖坟里盗窃出来的那些珍宝,早就已经被秘密送到了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手里。
原来孙殿英在盗窃了大量珍宝之后担心被严惩。因此他把其中的九龙宝剑、夜明珠等大量珍宝都拿出来,送给了戴笠、宋美龄、宋子文等人。
这些人在蒋介石面前举足轻重,他们明里暗里都被孙殿英说情。就这样孙殿英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得知真相的溥仪对和蒋介石更加绝望了。从那一刻起,溥仪发誓一定要重新再回到权力巅峰,否则未来有很大的可能性任宰割。
而蒋介石对“东陵被盗”事件的淡化解决方法,不仅让他彻底失去了溥仪,也给蒋介石带来了20年的深远影响。
其实,东陵被盗事件中,蒋介石阳奉阴违地糊弄溥仪,只是导致溥仪叛国投敌的一个引子。
冯玉祥凭着自己的势力很快成了蒋介石眼中的香饽饽,这还不算,他们在北伐中,还联手消灭了张宗昌。
张宗昌在溥仪眼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溥仪所有心腹中唯一具有军事实力的人。
自从被赶出紫禁城之后,可以说,溥仪把复辟的所以梦想都寄托在了张宗昌身上。
溥仪把目光盯在了张作霖身上,张作霖霸占着东北三省,是国内唯一一个能和蒋介石匹敌的地方军阀。
为了万无一失,溥仪还在私底下不断拉拢奉系军阀其他重要人物,并且得到了不少支持。
1928年6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铁路上。
这一系列巨变,让溥仪震惊不已,所有的打算全部落空,可选择的路也慢慢变得少。
此时的溥仪,没有了对和地方军阀的任何期望,对蒋介石更是恨到了骨子里。
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此时蒋介石顽固地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很快沦陷。
日本人迫切地需要建立一个傀儡政权,而早就被日本人控制的溥仪无疑成了最好的选择。
虽然溥仪已经无家可归,但余威犹在,最重要的是日本人早已洞悉,溥仪内心里充满着对的愤恨,充满着对复辟重新当皇帝的渴望。
溥仪虽然知道这在某一种意义上是一种汉奸叛国行为,但那些日子里,自己经历被赶出紫禁城、祖坟被挖……,一桩桩事件不断让他从梦中惊醒。
复仇的火焰越燃越旺,溥仪最终答应了日本人。他开始计划动身从天津前往东北。
那段时间,各种风声不断涌现,溥仪将出关的消息占据报纸头条,甚至冒出了各种谣言,有的说溥仪将参加“满蒙独立运动”,甚至日本报纸刊登了“日若迎今上归王满洲,大为可虑”的消息。
直到此时,蒋介石才真正意识到了溥仪的重要性,一旦伪满州国成立,将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造成极大冲击。
高友唐见溥仪的期间,日本人也在加紧游说,并且派出了土肥原贤二抵达天津,推动溥仪赶赴东北。
形势紧迫,高友唐见面之后直接开出了加码:蒋介石政府每年给溥仪400万银元的优抚金,恢复当年孙中山提出的《清室优待条件》,承诺全国各地都可以给溥仪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在溥仪看来,假如没有日本人向他伸出橄榄枝,蒋介石是不可能对自己另眼相看的。
高友唐并不想放弃,他做着最后的努力,先是去找清朝皇室遗老,想让他们能够帮忙劝阻溥仪:只要不跟着日本人跑,什么样的条件都可以谈。
可那些清朝遗老同样对“东陵事件”愤恨不已,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耿耿于怀,大多倾向于跟随溥仪投靠日本人。
最终,在1931年11月10日,溥仪在土肥原贤二的策划接应下,成功逃离天津,跑到了东北。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劝阻溥仪的失败最根本的还是之前的种种恩怨,再加上日本人全力策划推动,让溥仪最终倒向了日本人。
当溥仪到达东北后,日本人当即推翻了之前帮助他当伪满州国皇帝的承诺,只答应让他当共和制的国家元首。
那一瞬间,溥仪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玩弄、欺骗的感觉,可此时他已无回头路,只能跟着日本人的脚步,在叛国投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32年春天,在日本关东军的推动下,伪满洲国正式成立,并且“定都”长春。
随后的几年间,日本侵略者有了溥仪这个傀儡做挡箭牌,在东北逐渐扎下根,开始积蓄力量为大肆侵略中国做准备。
在艰苦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在此期间,蒋介石依旧没放弃对溥仪的争取工作。
1940年,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战场上压力山大,因此想急于解决中国问题,便向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提出议和要求。
此时,因为印支通道和滇缅公路被切断,国际援助受阻,政府出现了各种困难,蒋介石便答应了日本人的议和请求。
在议和条件中,蒋介石特别提到,要求溥仪脱离日本人的控制,不再当伪满洲国的元首。
蒋介石表现出了一个国家“元首”的仁慈正直,实际上,蒋介石之所以如此重视溥仪,是掺杂着自己私心的,如果任由这个伪“元首”存在,无疑是对自己地位的一种潜在威胁。
溥仪再次无家可归,落荒而逃。在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溥仪就踏上了逃亡之路。
考虑到溥仪的特殊身份,苏联并没有难为他,反而处处为他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
此时的溥仪内心里依旧非常忐忑,他担心的不是苏联政府会难为他,而是害怕苏联会把它交给蒋介石。
因此溥仪非常强烈的向苏联政府请求永久留在苏联。然而因为时局未定,苏联并没有马上答复溥仪。
那时候,溥仪作为证人出现在审判日本战犯的国际军事法庭,迅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苏联也看透了蒋介石的私心,更重要的是,我党领导的在解放战场上逐渐占据主动,此时的苏联并没有理会蒋介石的要求,继续把溥仪留在苏联。
但无论是辽沈战役、还是平津战役,在各个战场上所向披靡,打得军队丢盔弃甲,很快龟缩到了长江以南地区。
从大局考虑,我们党向蒋介石提出了和谈愿望,可是蒋介石依旧冥顽不灵,虽然辞去了总统职务,但退居幕后指挥军队顽固抵抗。
站在现在观历史,我们显而易见,在民国初期的蒋介石看来,没落的清王朝是反动的。
而如今,蒋介石不顾各界人士和全国人民反对,同样是逆流而动,必然要遭遇失败。
淮海战役中,投入兵力60万人,而足足80万人。战斗最后,消灭了部队将近55万人。
当时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到了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
可以说,解放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1949年4月下旬,发起渡江战役,很快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南京、上海。
就如同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一样,在日本侵略、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末代皇帝溥仪依旧没有把民族大义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心里想的只有他的复辟称帝梦想。
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和溥仪这两个冤家对头的命运却在发生着扭转。
1949年12月,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和苏联签署了关于向中国移交伪满战犯和日本战犯的协议。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接到消息后,溥仪近乎崩溃,在他的思想里,不管是蒋介石的还是毛主席领导的都不会善待他这个末代皇帝的,更何况自己还做过汉奸。
虽然溥仪打死都不愿意回国,但大势所趋,最终溥仪还是和其他战犯一起被送回国内。
抚顺被清朝视为龙兴之地,如今却成了末代皇帝的囚禁之地,不难想象溥仪内心的羞愧和悲观。
唯一不同的是,不再允许别人伺候他,处处引导鼓励他自力更生,自己洗衣服,补袜子,和大家一起参加劳动。
就这样,溥仪经过十年改造,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从曾经的皇帝变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人。
1959年12月,溥仪获得特赦。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溥仪得以进入北京植物园工作,这让他有了份自食其力的工作。
不仅如此,1961年,毛主席还亲切接见了溥仪,和他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谈话。
谈话结束后,毛主席邀请溥仪共进晚餐。席间毛主席说了一句话让溥仪深受震撼。
毛主席说,“我也有些日子不吃猪肉了,今天算是破例。难啊!朝鲜一仗(指抗美援朝),赫鲁晓夫逼我们还债,那时国家又无多少美元,只得用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和别的一些东西还他们。”
那一刻,溥仪呆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作为新中国的领袖,想要吃一顿肉还这么律己。
溥仪当即表示,“您老人家刚才讲的话,就像雷鸣、闪电一般,再次把我惊悟了。”“事实上我选择接受改造这条路是走对了,使我亲临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见识了全新的人、全新的事。今后会靠自己的能力活着、做人。请主席放心,我也会变成新的溥仪。”
此刻的溥仪再也不是当初的清朝皇帝了,他已经站到了人民的一边,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
溥仪曾经在回忆中说道:“1960年11月26日,我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和我国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60年代,全国因为抗美援朝的缘故,经济发展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毛主席“有些日子不吃猪肉”的重要原因之一。
1962年,蒋介石看到了大陆的困境,在台湾召开军事扩大会议,部署随时准备执行反攻的阴谋计划。
蒋介石原本想拉美国下水,帮助他实现。可在东南沿海搞了次军事演习,就把美军吓跑了。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家力量持续壮大,蒋介石的反攻计划大多只是过过嘴瘾。
此后的溥仪,在文史专员岗位上兢兢业业,搜集清史资料,撰写了一本著名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给后人留下了极具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历史资料。
溥仪成了一名普通中国公民,而蒋介石依旧时不时做一做美梦,找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1964年3月,在周总理的安排下,首批被特赦的战犯集中到南方地区参观游览。
不仅包括曾经的高级将领杜聿明、廖耀湘、王耀武等人,溥仪和弟弟溥杰也在其中。
一方面,让他们感受下国家的新变化,另一方面也再次让他们接受思想上的洗礼和教育。
对于曾经的高级将领来说,“”再熟悉不过,他们经常在此开会,接受蒋介石的接见。
进入蒋介石办公室后,溥仪却大失所望,随后语出惊人:“我以为蒋介石的有多大呢,原来是这么小啊……”
溥仪的话让杜聿明等人捧腹大笑,纷纷说溥仪不愧是当过皇帝的人,有见识、有格局。
那个时候,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末代皇帝会以普通人身份来到他曾经的官邸参观。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同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末代皇帝就此落幕于历史舞台。
两个民国风云人物隐入尘埃,化作一抔泥土,曾经的恩恩怨怨只能留存于史书行间,供后人评说。
2.河北新闻广播,溥仪——末代皇帝被新中国改造成公民,2019-09-1022:18
3.历史新知网,溥仪参观南京,看了蒋介石办公室后,犀利点评让人捧腹,2018/04/24
4.长春日报,九一八事变与溥仪出关——溥仪到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始末2017-09-05
5.《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第2期,李在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争取溥仪考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