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柜架 发布时间: 2024-09-08 23:21:43
大雾岭深处的信宜市塘坳芹菜塘冲尾村,村民何立进家这几年喜事连连:自种的5亩高山茶连年丰收;村里的扶贫资金为他购置了制茶机,他顺便干起了茶青代加工。两份稳稳的收入,让这个贫困家庭年收入增至10万元,还带动数户贫困户种茶。“扶贫政策好,让咱这些山旮旯的人也能挣钱致富。”
位于茂名北部的信宜市,是广东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云开大山及云雾大山跨过其境,境内七成多是山地。守着好山、好水、好景,不少村民过去却过着紧巴日子。信宜市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968户42215人,为茂名县级市中最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信宜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工程,脱贫攻坚不断提速提质。无数个像何立进这样的山区脱贫故事,汇成信宜决胜全面小康的民生答卷:至今年5月底,余下529户1262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信宜市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山脚下百香果香飘四野,山腰中蜜柚甜香四溢,山顶上缕缕茶香沁人心脾……这是信宜市金垌镇环球村“立体式”产业扶贫所呈现出的景象。
自2016年以来,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对口帮扶环球村,选准百香果、蜜柚和茶叶三大产业,建立山脚、山腰、山顶“立体式”扶贫产业体系,拓展出一条全方位引动发展、立体式助力脱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不仅村民收入增多了,村集体的年收入也从帮扶前的不到1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1.6万元,增长了11倍多。
沿着蜿蜒山路往东,大成镇北梭村5000亩甜柿分布在青山秀水间,这里地处粤西第一高峰的大田顶北麓。利用独特的环境天气特征情况,村里还种起了三华李和晚熟龙眼,实现错峰上市、多头增收,带动了6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拔掉穷根,离不开当家产业。仅大成一镇,就发展起了高山茶、山楂、甜柿、油茶、晚熟龙眼、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产业,为贫困户增收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宜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人均耕地面积少,又呈碎片化分布,要发展大规模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明显存在先天不足。”信宜市委农办、市扶贫办专职副主任沈华彬认为,要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就要植根土地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
因地制宜,整合山区特色资源成为信宜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一招。该市先后筹资2.1亿元建设省级三华李产业园;企业筹资8000多万元建设怀乡鸡产业园。实施“公司+经济联社+基地+互联网+贫困户”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建立较具规模的扶贫产业基地143个,带动贫困户近3万人增收。
在此基础上,信宜“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崭露头角,农业品牌亮点纷呈。目前,该市三华李、南药、山地鸡、凼仔鱼等传统优势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百香果、砂糖橘、甜柿等新兴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地发展,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不久前,一批重504公斤、货值4万元的三华李经茂名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启程空运出口马来西亚,这是信宜钱排三华李首次成功跨国销售。
信宜是全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市(县),目前全市三华李产业规模达30.3万亩;钱排镇则是镇级三华李专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三华李第一镇”。近年来,当地借助“李花节”“品果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统筹各方力量精心组织并且开展消费扶贫活动。今年,适逢国内涌起一股直播带货热潮,主办方特别启动网红直播带货、电商营销擂台赛,搭建产销对接桥梁助力山货出山。
由信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土瑞参加的“茂名荔枝线年三华李品果节“市长直播,为李打call”活动和“五一”期间举办“消费扶贫暨助农防疫”活动,销售三华李、百香果、大米、蔬菜等农副产品总额达6230多万元,有效带动困难群众增收。
着力做好消费扶贫,信宜先后建成三华李、百香果、甜柿、益智、怀乡鸡等电商服务中心和物流服务站点196个。不仅如此,在信宜农贸市场、超市,还开设有扶贫产品营销售卖专区、专柜,消费扶贫走向常态化。“买卖不用四处跑,山货成为俏手货,种起蔬果更起劲。”有农民这样总结消费扶贫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为减少疫情的影响,春节以来,信宜大力推动党员干部带头,部门联动,搭建线上线下消费扶贫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促消费助扶贫活动,畅通农副产品产销渠道。截至目前,扶贫促销农副产品金额达8230多万元。
走进位于信宜市北界镇的匡业金属制作的产品公司扶贫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聚光灯下,小组长潘日英带领巧手们忙碌劳作,一只只精致的金属饰品在她们手中快速成型。
41岁的潘日英是信宜北界镇高坡村村民,原本一家四口生活温饱无忧。然而,平静的日子在2018年因丈夫脑干出血导致瘫痪打乱,潘日英照顾丈夫无法外出务工,一家失去生活来源。
通过精准识别,潘日英一家被列入高坡村的重点帮扶对象。去年,高坡村进驻了一家金属加工公司,珠海保税区派驻高坡村刘克武立即与该企业协商,将该企业定为高坡村就业扶贫基地和就业技能培训基地,适时建设当地扶贫车间优先安排潘日英在内的贫困人口进厂务工。
“与简单的送钱送物不同,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参与体面劳动,凭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刘克武介绍,针对部分劳动力需要兼顾家庭种植养殖、照顾小孩和病人,扶贫车间允许他们合理的安排时间上班,灵活采用“计时+计件”的薪酬制度,月均保底收入有2000元。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奔着这个目标,信宜去年借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对有意愿务工的贫困户落实一人一案跟踪帮扶机制,打造了扶贫车间、扶贫作坊46个,吸纳36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
此外,信宜积极开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率先在信宜建立的“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基地,首创“培训+孵化+创业就业”模式,去年共开展“粤菜师傅”培训班38期,实现创业1100多人,其中开起“粤菜师傅创业店”42人,并打造多条“粤菜师傅”乡村美食线路,直接或间接带动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在内的5000多人就业。
“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信宜市委书记罗汉杰表示,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将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优势和特色农业,让乡村更美更富更旺。
●信宜有精准扶贫任务的村(社区)370个,其中省定贫困村44个,已全部实现退出。
●至去年底,信宜还有529户1262人未达到脱贫标准。今年5月底实地核查均已达到“八有”标准,符合退出要求。
●共向全市各村(社区)选派了402名和44名党建指导员,共安排了5031名党员领导干部对全市16968户贫困户进行挂钩帮扶。
●今年信宜增加529名科级以上干部,实行全覆盖挂牌督战,成立19个镇(街)督战工作组,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目前全市有劳动力贫困人口13405人,已就业12316人,就业率91.88%,其中,茂名市内就业5562人,市外就业67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