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职称改革:论文外语纷纷下架“花架子”_沙发_ayx爱游戏app登录入口_体育平台官网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 banner

医生职称改革:论文外语纷纷下架“花架子”

发布者:沙发    发布时间: 2024-09-01 02:36:38

  辽宁省人社厅8月3日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职称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称,下放职称评审管理的权限,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可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自定标准,自主发证。同时,外语和计算机也不再作为职称申报和评审的前置性必备条件。

  《通知》还规定,地方机构制定、修订评审标准,要体现自身发展需要和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注重考查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突出评价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淡化论文、奖项要求。

  关于医生职称制度,总理在2015年3月曾直言:“手术没做好,论文写得不错,问题不解决,这不是花架子吗?”

  我国的医生职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各地进行了怎样的体制改革探索?这些探索将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社科院人事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在1949年借鉴苏联的管理模式,实行技术职务任命制,旨在保留和认可知识分子的技术职务。后经多次改革,我国于1986年实行专业方面技术职务聘任制度。职称制度开始步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1994年,又出现了执业许可(即执业资格制度)和职业能力认证两个体系的职业资格制度,与专业方面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并行,构成了我国现行的职称制度。

  我国目前把医生职称分为四个等级: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1999年印发的《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下称《条件》)对各级职称的申报和晋升作出了明确规定。

  时至今日,论文发表数量和级别作为一个“必选项”,也与医生职称制度绑在了一起。

  除了论文之外,《条件》对外语水平作出了规定。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要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通过临床医学专业外语职称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级别的合格证书。《条件》同时指出,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人员,外语的要求能够准确的通过实际工作需要适当放宽。

  火箭军总医院副院长姜卫剑表示,我国学习前苏联建立的职称评价体系,在当时有其优势,但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

  姜卫剑直言,职称制度就是“培养懒汉的工程”。他表示,主治医师是中级职称,上面还有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因此,主治医师不完全是独立的医生,其独立诊疗能力并未完全释放。不止如此,主治医师甚至可能依赖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变成“懒汉”。

  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所长郭树忠坦言,政府聘请专家评定医生职称,由于牵涉利益,被评人有行贿冲动,“腐败很难避免”。与此同时,“人情关系”也可能影响评审的公正性。郭树忠还表示,医疗职称和学术职称原本是两码事,但在教学医院,两者逐渐混为一谈。学术职称的评审“严重干扰”了医疗职称的评审。

  《中国青年报》曾刊文称,一方面,评价体系受到行政意志的影响,产生许多不合理结果。另一方面,评价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足,不够重视实际在做的工作,却纠结于英语和论文等容易量化的指标。丁香园2015年对1928名医生的调查发现,有824名医生表示,医院晋升高级/副高级职称必须要有SCI论文。不过,仅有7.71%的受访医生发表了10篇以上论文,34.13%的受访医生甚至一篇都没有。

  值得关注的是,78.63%的医生表示,发表论文就为了晋升职称,仅有22.3%的医生是为了追求科研兴趣。

  实际上,我国医生临床工作所承受的压力极大,难以兼顾研究论文。济南有医生坦白说:“临床工作已经很忙,还要参加学术活动,实在没精力再写论文。我正打算代写。”

  有的医生花费十几万元文。不过,粗制滥造——甚至复制粘贴的“学术论文”终于酿成国际丑闻。2017年4月,施普林格从其旗下的《肿瘤生物学》杂志撤稿107篇论文,而这些论文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

  姜卫剑评论说,研究论文是职称的敲门砖,有医生为了职称而买论文、编文章,“这是得不偿失的”。

  2015年挑明“花架子”问题的同时,也精确指出,此事“事关全局,牵动面大……试点挺好”。2年多以后,今天的医生职称改革已呈“争鸣”之势。

  2015年11月,国家卫计委和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基层卫生专业职称外语成绩将不作为申报条件,也不对论文、科研作硬性要求,但可作为参考条件。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精确指出“建立健全合乎行业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

  8月,科技部社发司司长吴远彬表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正在加紧推进临床医生职称评价改革试点工作,“近期将会启动”,试点实施后再予以推广。吴远彬表示,改革以提升临床业务能力水平和解决临床应用问题为导向持续进行,还特别提到将更加科学合理地看待论文的价值,不把论文指标作为所有类别、所有层级人员职称申报资格的基本条件。

  一面是中央政府推进职称改革,另一方面则是地方政府拿出配套政策。辽宁省8月3日下发的《通知》并非个案。

  2017年1月,北京市人社局印发《关于北京市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让外语和计算机两项考试彻底与职称评审松绑,影响全市300多万专业方面技术人员。

  2017年2月,广东省人社厅、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方面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建议》,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做统一要求;对论文、科研课题要求不做硬性规定,可作为评审的参考条件。

  7月,天津市打破基层卫生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的职称的“天花板”,侧重临床实践能力、工作业绩、职业素养和群众满意度;放宽学历要求,取消职称外语、计算机能力水平的硬性规定;弱化论文、科研要求。

  同样在7月,江苏省修订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资格条件,突出能力实绩,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同时取消外语和计算机的要求。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江苏省突出医德为先。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方面技术资格人员一定提供医德考评表,医德考评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

  重视医德的还有江西省。7月印发的《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指出,江西省要给医务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如有收红包、拿回扣、开大处方、滥检查等现象,都将记录在案,且与本人晋级、晋职和绩效挂钩。

  包括医生在内,我国职称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不断改革,以顺应新的形势。在医疗行业,论文和外语饱受诟病,从中央到地方纷纷“下架”。职称考核更看重实践,更符合自身需求,不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与此同时,江苏和江西等地把医德重点提上职称评审,也对医生寄予希望,希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综合参考:中国政府网、人社部网站、中国社科院人事局、新华社、《辽宁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晚报》、《河南日报》、《北京晚报》、《济南时报》、《江西都市报》、《中国医学论坛报》、搜狐健康、丁香园、神经医学社区等。